甚麼是言語治療? | 2015/06/25 |
![]() 提起言語治療,大家很容易聯想起「講野」。顧名思義,言語治療確實是包括說話訓練。說話訓練可以分為言語(Speech)和語言(Language)兩方面。言語(Speech)又可細分為發音(Articulation)、聲線(Voice)及流暢性(Fluency)三個範疇。另外語言(Language)則包含了聽、說、讀和寫四個元素。聽和讀是語言理解(Receptive language)的能力,而說和寫就是語言表達(Expressive language)的能力。換言之,以上任何一個或多個範疇出現問題,便可能構成言語或/及語言問題。兒童常見的問題包括發音問題、語言發展遲緩和讀寫困難等。在兒童的言語及語言訓練中,常常會用到遊戲、圖咭或說故事的形式進行,以提升小朋友們的興趣。至於成年人常見的問題亦有聲線障礙、構音困難或失語症等。 根據American Speech-Language-Hearing Association (ASHA)的指引,除言語問題外,處理溝通問題和吞嚥問題的都是言語治療師的職責之一。有效的溝通,除了受言語能力影響外,亦受其他因素影響,包括社交技巧或認知能力。因此溝通問題可再細分為: - 社交溝通(Social communication),例如話題開拓/維持、推敲別人說話的意思、情感表達的能力,常見於自閉症的患者 - 認知溝通(Cognitive communication),例如專注力、排序能力、解難能力,常見於智能障礙人士、腦退化症或腦中風的患者 另外,對於一些有嚴重口語溝通困難的患者,溝通輔具 (Augmentative and alternative communication) 的設計和使用亦是言語治療的範圍之一。溝通輔具意指所有非口語的溝通,例如手語、溝通簿、以至平板電腦等。 另一個容易被人忽略的範疇就是吞嚥問題,吞嚥問題多出現於接受頭頸手術後及有腦神經性創傷的成年人或長者身上。吞嚥問題常見的徵狀包括流口水、食物易哽塞或倒流鼻腔、進食時或進食後咳嗽。中國人常言道「民以食為天」和「食得是福」,可見吞嚥問題會大大影響患者的生活質素。嚴重的吞嚥問題更可能會引致吸入性肺炎,甚至死亡。進行吞嚥評估後,治療師可建議患者選擇合適類型的食物或流質、使用姿勢輔助或進行針對性的咽喉肌肉訓練。 總而言之,言語治療師的職責很廣泛,小朋友以至老友記都有可能需要接受言語治療,希望這篇文章能讓你簡單了解我們的工作。 本機構獲言語治療師的玩具箱@facebook授權轉載文章 |